首页    备考资料    教师    【教基】教师招聘模拟练习答案解析(3)

【教基】教师招聘模拟练习答案解析(3)

  21.【答案】D。解析:班主任一般采取四种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1)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4)调查访问。故本题选D。

  22.【答案】B。解析: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班级管理计划是班级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班级组织内部成员的行动纲领和方案。

  23.【答案】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的功能。班级组织既有社会化功能,又有个体化功能。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题干中的表述正是符合了社会文化功能,因此,D选项正确。

  25.【答案】D。解析: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团体,即指若干身心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为了品德、智能、身心、审美、劳技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以一定的角色发生相互作用的群体。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26.【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从题干信息“心理健康教育”“多余的选项”可知考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包括什么,所以答案是A。

  我国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不属于德育内容。

  27.【答案】C。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28.【答案】B。解析:小学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D项中道德信念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青少年品德发展的重要特征。

  29.【答案】C。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要素。思想教育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品德教育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心理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守信、勤奋、自立、乐观、进取等属于道德品质和个性的教育,故答案选择C。

  30.【答案】B。解析:道德信念指道德知识成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人们坚信它的正确性。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预先决定了人的行动,它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使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道德信念是坚定的道德观念与强烈的道德情感的“结晶”,并与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密切联系。只有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起强烈的道德情感,并经过反复道德实践的验证,道德信念才会产生。因此,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选项A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项C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选项D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故本题应选择B。